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,是党联系广大农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。石门县新铺镇营盘岗村曾是个“软弱涣散村”。根据常德市委组织部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整顿工作要求,今年5月以来,常德市财政局作为营盘岗村结对单位,派驻第一书记开展整顿,带动村党组织焕发新生,实现美丽蝶变。
营盘岗村党群服务中心
提振党员精气神夯实蝶变基础
营盘岗村辖18个村民小组531户1819人。整顿提升之前,面临着村党组织精气神不足、作用发挥不明显、乡村振兴思路不清等问题。党员干部服务意识淡薄,村民对党组织缺乏信任和支持。这种状态影响着村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,也制约了村庄的发展和进步。
党建引领,党员争先。驻村队伍把支部建设、组织建设、制度建设作为抓手,结合“一月一课一片一实践”主题党日,开展好党员大会、支委会、小组长会,每名党员轮流讲微党课,引导党员干部传承红色基因。重视培养年轻后备力量,定期进行青年大走访,更新完善“123”后备人才台账,做好动态调整,不断充实人才库、乡贤库、能人库,增强后备力量。党员干部率先垂范,组织开展村级道路交通劝阻、平安护校、环境治理等社会实践活动;成立村“两委”学习小组,每周四集中学习充电提升。这些积极向上的行动措施,让党员和支部的精气神发生根本性转变。
完善农业基础设施抓住蝶变核心
农田是农村的命脉,是农村社会稳定和繁荣的重要保障。今年7月以来,驻村工作队积极向上级争取200亩高标准农田建设。村水利设施迎来全面升级,灌溉沟渠清淤、硬化以及堰塘的整修改良,改善农田灌溉条件,减少水资源浪费。农田“小改大”,将原本分散、细碎的小块农田通过土地流转、整理等方式,改造成连片、规模化的大块农田,不仅提高土地利用率,更为后续农业机械化、现代化生产提供了有力支撑。待完工后,村“两委”计划培育大户,流转农田、稻油轮作,发展规模化种植和社会化服务,预计集体经济收入可增加约5万元/年。
水源是农村的宝贵资源,是农村生存与发展的基石。大泉寺洞水源地是村里两个主要水源地之一,水洞纵深4公里,为天然山泉水。由于水源地周边环境复杂,水质易受污染,且缺乏有效的蓄水和净化设施,给村民日常生活和农业生产带来诸多不便。7月以来,工作队积极争取安饮提质改造项目,对该水源地进行改造升级,统一新建蓄水池,集中引水,更换6000米入户自来水管网,解决了约86户316人的饮水和灌溉困难,也消除了安全隐患。
提升群众满意度把握蝶变落脚点
坚持群众路线是做好驻村帮扶工作的法宝。推动“软弱涣散村”蝶变,更重要的是落实到群众实际生活中,让他们切实感受到村里变化带来的实惠和便利。
工作队定期开展村党员大会、屋场会、走访调研,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、法律法规,听取村民意见和建议,上门为民排忧解难,不断提高村民的政策知晓度和法律素养,进一步增强了村党组织的公信力和影响力。大力推进村(居)民代表常态化联系服务群众工作,积极引导和鼓励村民参与村庄自治,组建“片长、组长、邻长”基层治理队伍,全村划分4片10组44邻,挂牌成立党员接待站,设立党员接待日,争取“小事在屋场解决、大事在村级解决”。同时用好环境卫生协会、产业发展协会、红白理事会等社团组织,促进村民参与村级事务,“党社联动”作用发挥明显。
工作队努力打造宜居环境,在村部改造一个小型村民休闲场所,向上级争取配备体育健身器材,为村民提供运动娱乐好去处。同时,在为民办实事上发力,目前正争取对村级社会保障服务平台进行提质升级,在提供农村就业免费咨询和社保缴纳便民服务过程中,增加免费文印、自助茶水、部分群众接送等一站式服务,降低办事成本,增强村民的幸福感。
昔日“软弱涣散村”,如今换上新面貌。营盘岗村在整顿治理中,正一步一步化身为生机勃勃、充满活力的和美乡村。